绿色 智能 创新 雄安新区“未来之城”集聚发展新动能

 常见问题     |      2024-04-01 06:46:38    |      小编

  7岁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从蓝图到实景、从梦想到现实,“绿色、智能、创新”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名片。在雄安,一座座绿色低碳建筑拔地而起,一辆辆自动驾驶公交车在街头穿行,众多为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人才为雄安而来,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集聚最强动能。

  “绿色”是的底色。春回大地,3月的更是如此。站在高楼远望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央绿谷,已然“芳容初绽”。廊厅交错,花草遍野,清水碧波,一派春色萌动、生机盎然的灵动图景。

  中央绿谷以及东部溪谷,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生态空间的核心蓝绿骨架,南北长约7公里,东西跨度约3.2公里,以“一廊、双谷、三湖、六区、十八园”为总体结构,双谷合抱、贯穿南北。以水为脉,是雄安新区构建城淀相望、城绿相融、城水相依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是雄安新区的基因。先植绿、后建城。从2017年11月13日栽下第一棵苗木开始,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11%提升至34%,为这个未来之城养好“城市之肺”。都市人向往的“三公里进森林、一公里进林带、三百米进公园”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

  “绿色”更塑造雄安新区的当下与未来。雄安新区的“绿”不仅仅是花草树木、生态环境的“绿”,更是能源、建筑等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特征。在“双碳”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

  出雄安站向西南方步行10分钟左右,雄安铁建中心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在多个正在建设的建筑中间,一座白色小楼格外吸引视线——简洁的建筑线条、通透的落地窗、漂亮的拱形穹顶,体现出现代设计和建筑美学的结合。这座名为“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的小楼是雄安新区首批零碳示范建筑之一。

  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设计管理部机电设计经理张文亮向记者介绍:“交流展示中心作为零碳建筑,主要采用通风廊道、保温遮阳、地源热泵、光储直柔、蓄能水箱、高效机电、智慧运维7大主被动技术组合。以地源热泵为例,我们在建筑周围布置了60口150米深的井,利用浅层地热的能源进行供暖制冷。”

  记者看到,整个交流展示中心中处处充满绿色节能的“小巧思”。建筑漂亮的拱形穹顶使用光伏玻璃,不仅采光,还能发电。据测算,仅此项应用每年就可以减少156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整个建筑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以达到25万千瓦时。“零碳是一种综合技术,需要多种技术耦合,最终达到零碳目的。”张文亮说。

  “张北的风,点亮雄安的灯;坝上的光,照亮新区的房。”雄安的电力供应以及能源管理朝着绿色、低碳、智能目标迈进。雄安高铁站站顶铺设4.2万平方米、1.77万块多晶硅光伏板,装机容量达到5.97兆瓦,每年可为雄安站提供58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记者从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了解到,目前已构建设备质量足够好、承载能力足够强的基础设施体系,保证现阶段以及未来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并网和消纳。

  能源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2024年2月,由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河北雄安新区能碳一体化智慧平台”入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3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该平台工作人员吴石岩向记者介绍,平台利用雄安新区智能能源管理平台和雄安新区用户侧碳排放监测服务系统,可以实现城市级电、气、热、水、油数据的运行监测分析,实时精准反映用户碳排放情况。

  事实上,“能碳一体化智慧平台”是雄安新区“智慧之城”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建设之初,雄安就着力打造“城市大脑”,使数字城市与未来之城孪生共长。

  被称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云上雄安”的重要承载中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里是雄安数字孪生城市运行服务系统的重要载体,其承载的边缘计算、超级计算、云计算设施,将为整个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存储服务。

  交通是“智慧之城”的重要场景。记者在雄安新区实地体验到,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出行“不堵车”“一路绿灯”正在成为现实。同时,越来越多“聪明的车”驶上雄安新区“智慧的路”。

  3月28日17时左右,记者驾车驶上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乐安街,从崇文北路路口向东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行,直至渥城北路,一路经过12个路口,有11个路口绿灯通行。

  “一路绿灯”并不是运气,而是数字化道路的功劳。雄安新区以创新赋能智慧交通,积极探索主路畅通、干线协调的绿波出行策略。“中国电信依托优质云网资源和技术优势致力于打造雄安‘数字道路’,成就‘不堵车的城市’。目前,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的三横三纵主干路上,配置了绿波通行策略,早晚高峰时期,按照40公里/小时的车速行驶在绿波路段,最多等待一个红灯,可以更好地规避上下班期间车辆拥堵。”中电信雄安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该工作人员表示,雄安容东片区打造了全国首个规模化区域级数字道路项目,总里程153公里。数字道路主要依靠道路两旁智能灯杆所挂载的各种传感器设备,包括摄像头、雷达、照明系统以及车路协同路侧单元设备等支撑。目前,容东片区已经部署超过15000套设备。此外,围绕这些设备管理所打造超维·城市新基建管理平台,可以实时动态调整红绿灯配时,把传统的“车等灯”变成“灯看车”,实现道路通行流量提升20%以上。

  道路越来越“智慧”,路上的车也越来越“聪明”。记者看到,一辆辆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公交车从雄安繁忙的十字路口穿过。

  “一键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后,我就不用做任何操作了,车辆会按照既定路线,从定安公交车站出发,途径甘霖苑,最后抵达南文营公交站,全程4.8公里。”雄安901路自动驾驶巴士的安全员蔡女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行驶过程中,自动驾驶巴士遇到前方障碍物会及时减速,并自行变道,遇红灯时会提前减速停车,行驶速度与正常公交车一致。

  “从今年元旦起,雄安就开通了自动驾驶巴士载人的示范应用,普通市民可以通过APP免费预约体验。”悦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雄安已经开通901、902和903三条公交路线多辆‘无人’小巴,已经融入雄安市民公交出行。”

  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等新理念、新场景,为雄安新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在雄安新区白塔路,“智能网联大厦”“空天信息大厦”等楼宇引人注目。其中,智能网联大厦已经入驻悦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千方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智能网联产业链企业。“近期还会有一家激光雷达企业入驻智能网联大厦,产业生态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便于推动当地建设。”杨志伟表示。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在一栋楼办公,可以随时开展业务交流,极大提高创新业务的落地效率。杨志伟介绍,2023年4月,其所在的悦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雄安集团交通有限公司、中电信雄安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仅用两个月就攻克了相关技术难题,推进容东片区智能网联数字道路和智能网联小巴协同应用场景落地。

  记者从雄安新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雄安新区已打造软件(鸿蒙)、智慧能源、空天信息、智能网联、机器人创新中心等16栋主题楼宇,成为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互联网产业园区,塔吊林立、工地热火朝天。这里依次坐落中国移动(雄安)科创中心项目、中国联通雄安互联网产业园项目、智慧城市产业园(一期)项目,以及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未来,这里将成为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集聚的创新高地。

  可以看到,占地约120亩的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经基本完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建成后可容纳6000人同时办公,今年5月(一阶段)将迎来第一批科技企业搬迁入驻。

  按照雄安新区总体规划,雄安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近年来,为做强做优专业创新平台,打造优质创新生态,雄安新区科学园管理委员会、雄安国创中心、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等相继成立。此外,为提升源头创新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赋能,2019年中国科学院与河北省在雄安新区共建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

  雄安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以“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国家需求、重大仪器研制、重大学科交叉”为导向,确定了信息光电子、认知智能、先进生物制造与新材料三个研究方向。

  此外,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介绍,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一期已经建成,已有雄安百信、芯联新科技、北京普龙科技等10余家企业入驻;二期正在加快谋划,将打造以空天信息、生物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中试基地和专业园区,重点支持启动区科学园企业将研发成果中试熟化,构建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加速器,在雄安高新区打造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创新示范基地。